2010-10-04

《自由時代》

240x240自由時代

時間:2010/10/03(日) 2:30p.m.
地點:牯嶺街小劇場
演出:再拒劇團
導演:黃緣文

「自由時代」一詞,源自於鄭南榕先生1984年創辦的刊物《自由時代週刊》。整齣劇,沿著探究自由本質的脈絡出發,由一件「資深媒體人疑似自焚案」為劇情主線開展。自焚案的主角張競,是個社會運動家,時常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揭發政府或財團的重大弊案,由於這個因素,使得張競的女友Connie和友人小四認為自焚案情並不單純,他們便從中介入調查,試圖找出事實真相;而張競的弟弟阿貓,手中握有哥哥從未對外發表的祕密日記,據此他持有完全不同的觀點,於是以這三人為核心開始一連串的辯證。

三個角色,三種不同的自由觀點

Connie是個社運青年,她組織社團、參與靜坐抗議的集會。言談中,她提出對社會運動的疑惑與無奈,因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,沒有一個確切、明顯的共同敵人,所以在自由廣場上靜坐的那些人,看來是如此的令人質疑,但存在於社會中的不公不義一樣在發生,而這一切不能就只是簡單的歸咎給社會結構。如同在劇中的幾句台詞所表達的,「資本家讓勞工們有充分的自由權發表他們的聲音,他當然要讓他們去說,但他不會做出任何改變,說累了,他們一樣會乖乖回到工作崗位上…你要如何讓一個回到家後連抱小孩的力氣都沒有的母親,去爭取更多的權益?」。此外,在張競死後,Connie冒名頂替張競,繼續在部落格中發表言論,為的是延續這份社會正義以及試探「兇手」,但這些行為背後不管有多少正當的理由,它都是踩在網路隱私權上的犯罪。

菜鳥記者小四,因為私人情感驅使他努力追查張競之死的真相,好不容易寫出的報導,卻因為受到報社高層的壓力以及新聞點的利益考量,讓報導的篇幅大幅縮減,於是,一個人生平所做的努力以及死亡,就只能以寥寥幾千字解釋其「真相」,以及用新聞點來衡量甚至消費。在這個資訊大量流通的當代社會,我們雖然有自由選擇媒體、接受資訊的權利,但閱聽人接收到的資訊,是經過選擇、編排後的「事實」,其選擇背後牽涉到的複雜因素,對於強調客觀中立、擁有言論自由權的當代媒體來說,實為一大諷刺。

阿貓的表現就如同一般大眾的縮影,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、家庭關係良好,對於哥哥鎮日忙於那些所謂「有意義的事」十分不諒解。「這世界上哪裡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?!」、「我們可不可以有不知道的自由?可不可以不知道自己就是被剝削的那群人…」。對於阿貓來說,白色恐怖、解嚴時期是上一輩人的記憶,在沒有切身威脅和壓迫的今日,父母生日飯局的重要性,其實遠遠大過於在自由廣場上靜坐抗議。


總觀而言,導演使用活潑的手法,在故事主線進行下,穿插各種和劇情不相關、詼諧諷刺又誇張的橋段,例如:揶揄自由女神「以自由之名行暴力之實」、世上僅存的兩名吸菸者伸張吸菸之自由與正義的搞笑情境…等,這些片段用另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來看待議題,也適時化解了些許沉重的情緒以及留給觀眾喘息思考的空間。主題雖龐雜,但確實有梳理出一條明確的方向,演員和劇情帶出的舞台張力,皆掌握得恰如其分。

忘記是誰曾說過這麼一句話:「劇場是問問題的地方。」此次演出,坐在台下的觀眾像共同經歷一場大戰,台前的演員不停丟下一個又一個問題炸彈,碰碰碰!正也因為如此才更加有趣。雖然劇場回答不了問題,但,當我們在用不同角度思索自由的可能性時,或許這也是「自由」真正在被實踐的過程。


p.s.一直到事後在他們的部落格中看到導演的訪問片段,我才發現原來在現場看戲的時候,坐在我旁邊的男士是導演本人?! 因為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和一般觀眾不太一樣,所以我才特別去注意他的長相,怎麼不早點認出來呢,實在是太可惜了!

2 則留言:

  1. 你好,感謝你願意將你的心得化為文字,不知能否轉載這篇文章到劇團網誌,與更多觀眾分享?
    http://against-again.blogspot.com/

    祝 好
    再拒劇團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只要有註明出處的話,當然沒問題:)

    回覆刪除